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网站!

  1. 首页
  2. 中心动态
  3. 学术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活动

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第四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

  • 来源:人权研究中心
  • 发布者:人权研究中心
  • 浏览量:


2021年11月19日晚,人权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第四期顺利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孙嫱副研究员在线上作了题为《交往交流交融视角下城市民族社区建设研究》的讲座。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常安教授主持,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讲师、民族宗教研究院斯琴博士、才让卓玛博士与谈。



孙嫱副研究员提到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和社区环境,希望通过建立多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的路径来实现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她以新疆到河南南阳从事和田玉贸易的少数民族群体形成互嵌社区的过程着手,考察这种基于群体流动性形成的不断处在动态中的社区,指出这种互嵌是基于生计关系和市场行为的嵌入。而当地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构建适合其流动性和经济行为的互嵌社区,较好的促进了少数民族融入当地社区,构建了良好的城市民族关系,最后她强调了开放性的全国性市场是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核心,这种“围市而居”的社区成为一种重要的社区形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斯琴博士针对如何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展开讨论,认为要以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为载体,以宏观和微观背景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例为线索,建构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之间的互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促成新的互动秩序,强化社区各族居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让卓玛博士从历史上的民族互嵌的历史流变角度阐述了中华民族互嵌的自觉构建历史。指出当前的跨区域大流动已经打破了地区和民族壁垒,面对新的形势,尤其是经济驱动型的流动,要求流入地的城市民族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构建互嵌社区、互嵌分布格局时适时通过公权力的引导和自觉建构显得非常必要,并分享了义乌民族工作经验。


在交流环节,孙嫱副研究员解答了冉艳辉老师关于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建议的提问,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常安教授进行总结,孙嫱副研究员的讲座为与会师生阐述了基于市场和经济行为的流动少数民族形成的“围市而居”互嵌式社区过程,对我们进行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分析个案与经验,并呈现了扎实的学术调研能力。常安教授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系列讲座还会持续进行,基地未来会继续为广大师生组织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高水平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