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网站!

  1. 首页
  2. 中心动态
  3. 学术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活动

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第三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

  • 来源:人权研究中心
  • 发布者:人权研究中心
  • 浏览量:


20211118日晚,人权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第三期顺利举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励轩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从中华各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的历史演进》的讲座。讲座由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常安教授主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杨立峰副教授、人权研究中心讲师、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赵小静博士与谈。我校师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通过线上形式共享了本场学术盛宴。



励轩教授通过扎实的文献分析,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的历史演进脉络,指出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除了具有创新性之外,也具有继承性与连贯性。励轩教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民族话语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内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化,在主流政治话语中的使用频率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尽管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在不同演进阶段有不同的侧重面,但其对中华民族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始终是多元一体的。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百年演进过程中,在肯定多元性的同时,也意识到共同性的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谈环节,杨立峰副教授从对现代国家的理论研究视角,提出与“民族”概念相伴的“人民”概念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概念是否在现代国际体系下已经过时的问题,并就此从学理层面阐释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合理性。赵小静博士从宪法学的视角分享了对于励轩教授讲述的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演进的理解,认为未来可以就民族话语从宪法文本演进中进行解读,以深入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法意涵。

交流环节,励轩教授解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详实地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与理论见解,为与会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最后,常安教授用文献、视野、视角三个词对励轩教授的讲座进行总结,认为励轩教授的讲座为与会师生提供了民族话语研究的方式方法,其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梳理为青年教师与学生提供了研究典范,阐述了学术研究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扎实的文献功底、问题意识等能力,表示基地未来会继续为广大师生组织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高水平讲座,便于开拓师生的研究视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