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网站!

中心动态

PROGRAM NAME

热点新闻

  1. 首页
  2. 中心动态
  3. 教学科研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教学科研

喻中教授做题为《中国法意识的起源》讲座

  • 来源:人权研究中心
  • 发布者:人权研究中心
  • 浏览量:



11月10日晚7:30,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研究生院、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处、校团委协办的公法与人权29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二)、人权研究中心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专题(十二)在线上顺利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喻中教授做题为《中国法意识的起源》讲座,钱锦宇教授主持,魏治勋教授、马成教授、魏磊杰副教授赵小静博士与谈,杨建军教授总结,校内外师生300余人在线上参加讲座。

喻中教授由“中国法意识的起源”题解切入,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分析,回顾了中国法意识起源与变化的历程,积极回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要求。喻中教授指出,通过对文献古籍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皋陶的思想大致可以代表中国法意识的起源,其以德的根本性为主轴,同时强调以“典、礼、德、罪”为基本构成的国家治理体系。皋陶的思想到西周初年逐渐分化为以齐太公为源头的法家和以周公为源头的儒家这两种不同的法律观念与传统。喻中教授认为,齐太公的法意识主要包括礼俗论、经济中心论、贤能论和法令必行论,其作为齐国的官方理论对后世法家思想产生塑造作用;而周公的法意识包括天命无常论和天命不变论、德法论和礼乐论,其作为西周主政者的官方法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与谈环节,魏治勋教授通过引用苏格拉底的法意识进行东西方比较,从外部审视中国法意识的起源,论述了中国法意识的工具性和相对较弱的规范性。马成教授谈到,“中国法意识”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国家治理结合起来。魏磊杰教授指出,破除对“法”的本质化理解,有利于立足本土传统理解中国;如何创造性转化传统法意识在当下值得我们研究与挖掘。赵小静博士指出,站在传统与现代转化的视角上,我们应当对法意识的起点、法的定义等问题进行再思考。

总结发言阶段,杨建军教授分享了如下体会:第一,喻中教授在报告中引经据典,论证科学严谨,纵横古今,展示了超高的学术功力;第二,本场讲座清晰的学术脉络,对皋陶观点的充分总结,对齐太公、周公观点的细致梳理,值得我们学习;第三,中国法意识的起源关涉法理学的根本问题,需要我们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回归历史,回溯本源。

讲座最后,钱锦宇教授再次对喻中教授表示感谢,并邀请喻中教授再临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文/丘名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