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安,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人权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以法治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疆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新疆法治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全面依法治疆不断走向深入,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治标和治本、疆内和疆外等方面工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底线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必须深入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是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新疆的法治工作,无论是法制体系建设,还是法治政府建设,都必须树立反恐维稳的底线思维。法治建设本身,也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大环境。要发挥好法治在深入推进反恐维稳中的作用,加强反恐法律体系建设,依法严惩暴恐犯罪,依法打击宗教极端主义,依法做好边境防控工作,夯实新疆社会稳定的法治基础。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八个坚持”之一。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充分发挥好文化法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加强文化立法,在立法中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地位。持续构建新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夯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法治促进新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完善文化安全法治,铲除暴恐犯罪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思想土壤。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立足新疆自身优势,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新疆的法治工作,要积极服务于新疆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民生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以法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新疆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优化对口支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强边疆地区发展的财政法治保障工作,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及时回应基层群众诉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35期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