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网站!

教育培训

PROGRAM NAME

热点新闻

  1. 首页
  2. 教育培训
  3. 研究成果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研究成果

赵小静: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效与权利保障

  • 来源:人权研究中心
  • 发布者:人权研究中心
  • 浏览量:


一、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需求

一般而言,公共服务需求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可分为民生型需求、文化型需求、发展型需求、生态型需求,各类型需求之间具有一定的优先次序。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既包含同其他地区一样的共性问题,又具有自身的特殊问题。民族地区由于地域面积辽阔、居住分散、生活习惯不同、文化差异较明显等,民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差异性。相比而言,民族地区对关系到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民生型公共服务需求更加突出。传统上,政府为少数民族地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来实现,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等领域主要采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贴和扶持来进行。新中国建立之后,针对民族地区的法律规范和政策为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大数据的应用弥补了传统上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缺乏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的问题。真正通过大数据与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结合,充分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的精确化和在地化。

二、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效二、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效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定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大数据在政府、社会与公民中的应用,对少数民族权利的实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供给领域, 使公共服务供给趋于精准化。大数据可以促成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使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等特点。以前,在民族地区农村,通常距离城市较远,社会资源流动性不足,信息较为闭塞。近年来,数字经济为民族地区农村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低门槛的创新创业机会,为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第一,民族地区利用“互联网 +”技术贯彻到农业生产、销售、服务中,将互联网深度融合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做到“互联网 + 农业”有机结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振兴。比如云南普洱就已经开始搭建特色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发展农村电商金融,驱动融资普惠。再比如,近年来,在 “互联网+ ”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青海加大了本省农村电商的发展力度,积极推进农牧区传统市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发展。电商具有开放平等、服务无边界的特征,能够触及传统金融服务薄弱的农牧地区。

第二,通过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营主体的能力,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将互联网的信息载体和网络引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成为乡村连接外部大市场的桥梁。民族地区农村多处于偏远地区,与市场空间距离较远,商品交易费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这是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市场发育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如今,数字经济可以跨越千山万水,打破时空局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民族地区农村链接外部大市场提供便利。《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提出,要推动大数据在农牧业生产管理、产品追溯和市场销售中的应用。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第三,通过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度假村,让创意产品融入乡村旅游,按照少数民族地区的地质特色,抓住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人情和民俗风貌,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深度创意,通过“高效生态农业+文创+乡村旅游”,提升农产品品牌,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能够与现代化接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四,公共服务信息充分是精准化供给的基础,大数据时代以全样本分析方法,充分掌握民族地区民众公共服务需求信息,弥合供给与需求的裂缝。利用各类新媒体的公众数据流、公开的公共数据库、商业数据库等,建立公共服务人口基础数据库、公共资源地理分布数据库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为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另外,运用大数据还可以精准匹配公共服务需求,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双向互动,使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更具科学性和精准性。

例如,目前高原地区的大部分做法,在经济层面上政府通过大数据平台为牧区和林区的少数民族公民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渠道;在教育层面,民族地区学校往往存在教学质量欠缺的问题,大数据时代政府利用互联网为民族地区打造了“云课堂”,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直接学习顶尖学校的授课内容。

三、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

当前,民族地区实施“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既可以跨越边远山区的地域性、缩短少数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大市场的时空距离,又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优势,发展比较优势,将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国内大循环结合起来,融入国家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总之,大数据时代,政府通过提供数据服务平台,在公共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领域,更加精准地为民族地区注入新的资源和力量,充分保障了民族地区公民的经济发展权、文化权利、受教育平等权、健康权等各项基本权利。目前,大数据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正在民族地区发挥优势作用,充分吸收民族地区民众的关注点,形成良性互动,在政治层面上保障了公民的参与权。

 

作者:赵小静,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讲师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王斌通: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与人权保障